當網路普及化的社會產生之後,人們之間的資訊也因而快速傳遞。以往無法做到的傳播效益對現在來說不再是難以達成的事物了,生在這樣的時代,當所謂的「管理人」站在「科技」這個巨人的肩膀上來看這個時代時,或許是需要比以往更多的思考邏輯以及胸襟去容納的。
ReadWriteWeb 有一篇文章分析伊朗選舉事件與Twitter 資料的報導 (Evolution of a Revolution: Visualizing Millions of Iran Tweets),這篇文章的重點是強調發展一套工具,能夠立即分析隨時可能會以爆炸性速度成長資料量的重要性。以伊朗選舉事件為例,在最高峰時,如果你搜尋 “Iran” 這個字的tweet(Twitter 上的訊息),每天高達10萬筆。這個單位事後分析,這些訊息多半來自retweet(也就把你所看到的訊息,轉發到你自己的 Twitter 上)。也就是,造成這麼大事件的現象,只是根據幾個少數資料來源。這就是 Twitter 的力量。把你所關心的事物,不用寫,只需要按一下滑鼠就可以傳遞給你的朋友。如果碰巧你的朋友也關心,他也可以用跟你一樣的方式,繼續傳遞給他的朋友。
我們都知道社群媒體的能耐及力量,但畢竟這是高度情緒的政治事件,與我們每天單調、例行的工作有什麼關係呢?
Zappos 那家被Amazon 收購的鞋店。透過「口碑」,營業額快速從3百萬美金到成長到10億美金(They did $3 million dollars in gross sales the day before our recent visit, and surpassed $1 billion last year.)
什麼樣的口碑呢?歸納起來不外乎下面三件事情:
一、客戶如果不知道鞋子合不合腳,上、下號碼都一起選,不合適的都退回來。全部都退也沒關係。
二、商品種類最多,但如果你找不到你要買的品項,客服人員會幫你找。並告訴你到哪裡去買
三、客服人員,願意花兩、三個小時跟客戶溝通。
這三件事情,就透著「口碑」,在朋友圈內,在社群網站上流傳。而且講到這家鞋店,每個人都講至少是這三件中的一件。
客戶如果不知道鞋子合不合腳,上、下號碼都一起選,不合適的都退回來。就算都退也沒有關係。
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促銷手法,可是我們都知道,如果是大、小各一號地選,三雙你只會買一雙。這裡頭沒有任何不誠懇之處,因為這樣買,消費者一定會退,一定會退,就會有退回去的運費成本,就因為每個人都知道,所以才更覺得不可思議。他不是請你不同款式都買,他是請你連同上、下一號都試看看。
商品種類最多,但如果你找不到你要買的品項,客服人員會幫你找。並告訴你到哪裡去買。
很多網路商店,做的是所謂的「買空賣空」的生意,也就是賣家並沒有實際進貨,而是收到訂單之後,才下單給廠商,這有一個專有名詞,中文稱之為「轉單」,英文叫做「drop shipping」。
這家鞋店,也可以這樣做,但他沒有。如果是他們沒有引進的商品,他寧願幫你找,並介紹你到其他網站或店面去購買。我想他們是很聰明的:
他們沒有引進商品,是無法提供客戶一致性的服務,如果客戶不滿意,要退貨,或者剛好小或大那麼一點,或者想換另一種顏色。在這個有尺寸、有顏色,除非一系列引進,否則並不值得為了單一訂單而冒著降低服務品質的風險。但他大可以不理會客戶,客氣地回答「我們沒有,歡迎下次光臨」。請客戶自己去別的地方找,何必把客戶介紹到競爭對手呢?更何況,說不定客戶會改變心意買他們有提供的款式。
但如果你用同理心去思考,假設一個人心中有特定的款式、品牌要購買,表示他先前已經花了一定時間去評估。他來到這裡,可能是因為朋友推薦,可能是瀏覽網頁看到,先前可能花了一番功夫。在你的店裡找不到,心裡難免會失望。但他們在賣鞋這個產業,比別人都懂鞋子。這個時候,為什麼不順便提供專業的服務,協助客戶找到他要的款式,並提供資訊,與其讓客戶失望地離開,不如讓客戶留下美好印象,這次生意作不成,還有下次。
買鞋子的經驗,每個人都有。試想,我們到店裡去買鞋,每次得跟店員講尺寸,奇怪,每個品牌、每種款式鞋子的尺寸都不一樣。寬頭、尖頭,只要設計稍微變化,尺寸都會有變化。更何況,運動鞋有運動鞋的尺寸、皮鞋又不一樣、又有歐規、美規、日規的差異。為什麼做為消費者的我要知道我的尺寸是多少呢?
另外,你到店裡買鞋子,壓力很大。因為幾乎每家店都是業績制,只要你多試幾款、幾雙,就算都不合適,不買壓力也很大。每次只要買了,很多店家就會開始推銷你,貴賓卡、購物卷等等。或者用那種「你現在買多少就可以換什麼等等」、「買多少就可以擁有多少折扣」的手段,我們都在這種「不好意思拒絕」、「一時貪小便宜」之下,做了事後會後悔的事情。然後把這股負面的情緒銘記在記憶。
客服人員願意花兩、三個小時跟客戶溝通。
我們都知道,客戶有挑剔的、有三心二意的、有優柔寡斷的、有愛殺價的。在美國這個高薪資的國家,提供這樣服務的成本是很高的。我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。
營業額快速成長,客戶數量暴增的情況下,又要同時維持住這三個口碑,又是如何做到。因為好的消息傳的很快,不好的消息傳的更快。
能夠打動人心,有力量的事情,訊息都很簡單。但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,真的不容易。或許,口碑、社群行銷、社群媒體,是不用去經營、也無法經營。而是回過頭來,把自己的客戶、自己的產品做好,讓訊息自己去發酵吧。」
留言列表